要闻

当前位置/ 首页/ 要闻/ 正文

州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(州牧)

导读 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,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。 牧之一职,起源极早。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,设立...

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,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。

牧之一职,起源极早。

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,设立州牧,一称州伯,牧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,也就是各个州的行政长官。

夏代天下为九州,也有州牧,职能同舜时。

到了商周两代,牧也还是地方长官,季就曾担任牧师。

应该说明的是,这时的牧,并不任职于地方,《礼记。

曲礼下》记载: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,曰牧。

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命之类的人物,出于地方,入朝辅佐天子。

负责监察、监督诸侯。

同时,在夏代到周朝还有牧人、牧正等官掌畜牧,和牧或者牧师不是一回事。

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设立监察御史,监督各郡。

汉朝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设立这一职务,到了汉惠帝三年,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,监督词讼,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。

汉文帝十三年,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,为了制约他们,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。

到汉武帝元封元年,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,元封五年,设置部刺史一职,巡查各州郡守,“部”也就是州,“刺”是检举不法的意思,“史”是皇帝所使的意思。

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,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,汉代制度,刺史掌管六件事: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、以强欺弱、以众欺寡;2、郡守是否奉行诏书、遵守典制,有没有背公向私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、侵扰百姓、聚敛为奸;3、郡守是否任意断案、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、流言蜚语;4、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;5、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;6、郡守是否勾结豪强、收受贿赂、损改正令。

到汉成帝绥和元年,丞相翟方进、大司空何武上奏,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,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,考评大吏,按照《春秋》之法,以贵理贱,不以卑临尊,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,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,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,要求停派刺史,改用州牧,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。

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,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,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。

汉哀帝建平二年,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,秩卑赏厚,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,所以工作积极,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,只是自守其位而已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。

汉哀帝元寿二年,哀帝身死,汉平帝即位,王太后临朝称制,任用王莽主持朝政,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。

在西汉时期,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,但都是中央官员,在地方上没有治所,每年乘坐传车(驿车)周游所察州郡,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。

在西汉时,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,年初返回京都汇报,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,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,自行考评官吏。

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。

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,(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,裁去朔方刺史部,改十三州为十二州。

)外十二州置刺史,司隶校尉司一部。

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,到汉灵帝中平五年,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,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,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,像刘焉、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,位在郡守之上,掌管一州军政大权,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。

东汉末年,各州或置牧,或置刺史,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